>>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市县风采
银川为啥能美“出圈”
2023-09-26 07:47:02   
2023-09-26 07:47:02    来源:新消息报

天空湛蓝,纤云不染。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节水主题公园下面是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厂区。

南辰雅园小区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礼品丰富。

  铺陈开银川人的幸福生活画卷,天蓝、地绿、水清是底色,依山傍水、湖光山色是银川的城市气质,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净土长存是银川亮丽的生态名片。

  银川市先后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国“十大大美之城”。

  每一次褒奖,都是对银川人生态生活不同角度的写照。

  在“强首府”战略引领下,银川推动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个个试点项目徐徐展开,未来它们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无废城市”怎么建?银川交出成绩单

  9月15日,银川市兴庆区南辰雅园小区居民王自强提着一袋垃圾来到垃圾分类回收点,熟练地分拣出塑料瓶、废纸盒,扔到可回收物垃圾箱,然后把厨余垃圾放入木质的堆肥箱。王自强说,这么多年已经习惯把垃圾分类别投放。

  堆肥箱上贴着“厨余垃圾变沃土、养花种树好去处”字样,箱体后侧整齐摆放着一些种植箱,西红柿苗、辣椒苗上挂着果实。“这些菜都是用堆肥箱的肥土种的,居民们已经采收过几次,等天凉了,我们会种一些绿叶菜。”小区物业经理王金霞说。物业公司引导居民将厨余垃圾投放到堆肥箱后,会定期将肥土赠予养花的居民。

  在南辰雅园小区物业服务站,设置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居民可以用纸板、易拉罐、塑料瓶、废旧电池等兑换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等。“小朋友的积极性最高,有的每个月都会来兑换,做手工的黏土最受欢迎,你看,又被兑完了,得马上补货。”胜利街街道祥和社区党委书记李学芳介绍,兑换点还有用果皮制作的酵素。“这个奖品就是循环利用的典型,能强化居民们的环保意识。”

  南辰雅园小区是银川市“无废小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2022年4月,银川市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一年多来,银川市聚焦“五大领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难点痛点,以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主线,充分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银川市注重产业带动,大力发展“无废经济”。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淘汰化解熟料产能218万吨、水泥产能108万吨、路面砖7万吨,退出能耗20万吨标准煤,为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腾出市场空间和环境容量。截至目前,银川市已建成“无废城市”项目17个,累计投资约9亿元。

  再生水循环利用,银川模式可复制

  9月15日,在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节水主题公园内,清澈的人工湖旁,树枝在清风中摇曳,蝴蝶在花丛中追逐。篮球场、足球场上,市民正享受运动的快乐。儿童乐园里,滑梯上、沙滩里充满了孩子的欢笑声。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总经理助理赵凤娟介绍,该项目因地制宜采用半地下结构设计,将污水处理箱体顶部设计为开放式公园,借鉴“双首层”设计理念,使市民娱乐与水厂运行生产互不干扰,让不同人群的活动空间有序复合叠加。

  银川市将全面建设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积极打造一批再生水循环利用样板工程,目前已建成兴庆区东南部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镇北堡镇人工湿地暨生活污水综合循环利用项目,推动银川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补齐市第一、第二再生水厂再生水输配管网,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径。2024年,将重点打造银川市第二、第四、第六污水处理厂片区、南部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工程(一期)等一批再生水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巩固强化再生水生产—净化—调蓄—输配—利用的全链条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调研、精简优化全市再生水利用政策。

  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银川葡萄酒产业入选

  银川市积极谋划“银川市葡萄酒产业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是宁夏唯一入选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的项目。

  本次审核创新试点工作改变了传统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方式,由生态环境和发展改革委部门牵头,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葡萄酒企业全程参与,第三方咨询单位技术指导,同时融入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形成“政+产+研+金+服+用”多方发力、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葡萄酒作为我区“六新六优六特”产业,以行业入选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将整体提高银川市及自治区葡萄酒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推动银川市葡萄酒产业清洁生产改造,减少企业负担。通过开展创新试点,也将进一步强化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重要作用。

  葡萄酒产业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结合区域内企业生产状况以及整体规模,对已建成的66家葡萄酒企业开展审核。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创新,探索清洁生产差别化、连片式审核新模式,力求形成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管理规范,并争取在全国葡萄酒产业范围内进行推广,快速有效提升试点区域乃至宁夏葡萄酒产业清洁生产水平,有力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黄河流域水安全,助力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裴艳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裴艳摄

数据证明 蓝天碧水净土变寻常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建设上示范引领”的发力之年。银川市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加快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蓝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有306天

  空气质量指数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也是老百姓对生态环境最直观的感受。

  银川市以“四尘同治”为抓手,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建成宁夏首个大气超级监测站、8套固定式尾气遥测设备和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2013年相比,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52天增加至306天,轻度污染及以上天数从113天减少至59天,达标率从69%上升至83.8%。

  实施“东热西送”集中供热工程,全市11家火电行业企业(含自备电厂)锅炉废气污染物排放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全市24家涉有机废气重点排放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方案编制。持续开展“以克论净”工作模式,全市机械化清扫率达95%。加快老旧车辆淘汰和油品质量升级,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全市32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车辆年检合格率达99.48%。

  碧水:黄河干流银川段连续六年实现Ⅱ类进出

  水环境生态治理,是建设现代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环节。

  银川市获批国家第一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一市一策”驻点科技帮扶城市。建成四二干沟等7个“潜流+表流”人工湿地,实施滨河水体截污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战略性工程等项目,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千吨万人”农村水源地全部完成规范化保护建设。对9条(段)30.5公里城市黑臭水体实施综合整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2022年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总体为优,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成绩。

  全市16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6%,再生水利用率稳步提升至40%以上。

  净土: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土生万物,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关乎群众“吃得安心、住得安全”。

  今年以来,银川市完成142处用途变更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处污染地块土壤风险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设施逐步完善,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3%。土壤人居环境安全情况总体平稳,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未发生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记者 裴艳)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